人气产品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物联网行业领先的人员识别和物品标识技术、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 商,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,共获得专利217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,医用识别腕带贯穿整个医疗活动,像一条纽带一样,将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和相关服务活动联系起来,在医护执行查对制度过程中,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	
1. 应用范围
	
急诊抢救室、留观室病人和所有住院病人及相关工作人员。尤其对于以下患者群必须给予佩戴:新生儿,3岁以下婴幼儿,80岁以上老人,病危病重患者,抢救、手术、输血、意识不清、不同语种、失语、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。
	
2. 佩戴要求
	
医用识别腕带的佩戴优先顺序依次是右上肢、左上肢、右下肢、左下肢。信息区文字底部要朝向手指方向,便于查对。佩戴时要松紧适宜,留有1-2指宽的空间,以不易脱落、不影响正常活动和护理操作为准则,注意避开伤口、皮疹、皮肤破损处。若住院过程中患者水肿造成四肢肿胀,应及时剪去腕带并换新重新调整松紧。
	
	
3. 佩戴标准
	
3.1. 门急诊挂号室和住院处工作人员在录入病人信息时,必须仔细核对病人所填写的个人信息,对有疑问的信息均需核查,保证病人身份信息的准确性。
	
3.2. 医用识别腕带上的病人信息包括:病人姓名、性别、科室、年龄、住院号、住院号二维码等,各医院可按实际要求调整。
	
3.3. 医用识别腕带有多种颜色,可根据医院自身的应用习惯和使用制度为不同病人佩戴。
	
4.佩戴核对
	
4.1. 入院时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准确无误,在科室或入院处打印患者腕带。
	
4.2. 责任护士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,患者、家属可一起共同核对标识腕带,实现双核查对,以保证护理安全。
	
4.3. 责任护士巡视患者时定期查看腕带是否佩戴正确,有无脱落、污秽现象,如有,请及时更换腕带。
	
4.4. 患者出院、死亡时,由责任护士剪断,取回销毁。